红学研究莫沉迷考证


 
            一些《红楼梦》研究者醉心盲目考证,为琐事争论不休,有关专家
呼吁,红学研究不能走进这样的死胡同
            本报讯(记者李鹏飞)现在很多研究《红楼梦》的学者醉心于各种
考证,为一些稀奇古怪的琐事争论不休。红学研究真的仅限于此吗?日前,不少参
加’99全国中青年红学研讨会的专家指出,这种现象很不正常,红学研究不能走进
这样的死胡同之中而无法自拔。适当的文献考证是必需的,但从根本上来说,以作
品为中心这才是根本,《红楼梦》毕竟是虚构的小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张庆善认为,有些考证纯属
子虚乌有。还有人在考证时,极力想把小东西“做”成大东西,冠上各种名称,有
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名词”炒作之嫌。比如,有人在“红学”之外提出“曹学”的
概念,实际上“红学”就是“曹学”,曹雪芹只有一部《红楼梦》流传下来,我们
习惯上用“红学”来指代与曹雪芹及其作品有关的学术研究。国外有“莎学”、
“托学”等也是统称,并没有人要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托尔斯泰的《战争
与和平》等单独分成一种“学”。著名红学家李希凡认为,当前红学研究的确出了
些问题,似乎《红楼梦》是一部历史文献。他认为,不要忘记不管这部作品读起来
多么真实,它都是虚构的艺术作品。大家都把眼睛盯在考证上,这不正常,并且考
证也要合理,钻牛角尖的考证也没有多大价值。有人对曹雪芹本人表示怀疑,并进
行大规模的考证,其实,史料上记载得清清楚楚,有这个必要吗?可以说,曹雪芹
比吴承恩、罗贯中等古典名著作者所拥有的历史材料都充份。还有在1992年,一块
被称作是曹雪芹墓石的石头被抬了出来,大家一窝蜂地猛炒,这样的考证就很离奇,
并且丝毫没有必要,其实很容易看出这块石头的破绽。
            在’99全国中青年红学研讨会上,不少中青年学者认为一定要把
《红楼梦》当成小说作品来研究,回归文本,把文献、文本和文化三者结合起来,
文化批评和资料版本研究并重。会上还交流了红学家梅新林等撰写了《文献?文本
?文化研究的融通和创新───世纪之交红学研究的转型与前瞻》等数十篇论文。
 

文汇报99-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