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观觅梦友

杨 辛 耕


            
  说不尽《红楼梦》,道不完曹雪芹。
  一部红楼竟让捧读者为之倾倒,悠悠遐想,招惹多少痴情种;一位曹公却叫后来人因其惊叹,频频攻研,引来无数寻梦家。
  自《红楼梦》问世后,二百多年间,先后产生了红学、版本学、脂砚学、曹学、探佚学,形成名冠国际的一门“显学"。在红学家中又涌现出一批批索隐(考证)派、评论派、解梦派,探红治学显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作为古典名著,普及,是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重大工程。出版、戏剧、影视、音乐都作了许多努力,影响颇大。围绕以《红楼梦》为题材的艺术品也层出不穷。除语言艺术、演唱艺术外,更有绘画、书法、印刷、雕刻、烧造、纺织、制作、摄影等艺术争相斗艳。无论是二维平面艺术,或者是三维立体艺术,不管是视觉效果,抑或是听觉审美,它们都是形象地对《红楼梦》艺术的再创造。所有这些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艺术,无不都反映出《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也无不都表现出对《红楼梦》普及的热情。
  作者、表演者、歌唱者、设计者、制作者都是传播、再现、普及《红楼梦》的功臣。同样,收藏者也是《红楼梦》普及队伍中的一员。
  产品、商品、作品、艺术品、纪念品,在收藏者眼中都可以成为藏品。红楼藏品早已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业已形成独立的一大专题收藏门类。它们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收集红楼藏品于国于民于已有益,其意义在于:
  一、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艺术形式和技巧手法所产生的各种艺术品,都形象地再现了《红楼梦》人物、事物、景物。将零星的分散艺术品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展示,则极大地有利于不朽名著《红楼梦》的普及。
  二、不同历史的时期的《红楼梦》艺术品,都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发展水平,也反映着人民群众不同时期的审美情趣的高低、生活条件的优劣、文化取向的雅俗。
  三、整理、比较、筛选、研讨、继而改进、提高,这是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发扬,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创未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四、边收集、边整理、边欣赏、边研讨,其乐无穷。红楼藏品,较之邮、币、卡等和各种门类藏品,更有审美情趣。盖因红楼藏品一则内涵更深,它涉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医事、服饰、工艺、古玩、茶文化、酒文化、牌文化、饮食文化及社会风土人情等;二则品种繁多,各种材质的红楼藏品争奇斗胜,而同一材质、同一品种的藏品又各具特色,给藏品研讨留下广阔天地。
  收藏与研讨是密不可分的。收藏必然推动研讨,而研讨肯定促进收藏。收而不藏,炀毁而丢;藏而不理,难成气候;理而不研,无以复求。只收藏不研究,绝非藏家所为。红楼藏品的研讨具有三层关系;其一,藏品与藏品。即以内容为准则,进行藏品之间的相互比较;其二,内容与藏品。即从《红楼梦》内容所透露的“消息”,进行展拓、挖掘,然后寻觅、加工;其三,藏品与内容。即在藏品中比照、反观内容,去发现藏品的合理部分和不当之处。从这一意义理解,《红楼梦》藏品的收集与研讨,理当是红学一个支流,是从藏品入手进行红楼研讨的一种方式,是《红楼梦》普及的一条独辟的蹊径。
  随着《红楼梦》的不断普及,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不断提高,红楼藏品将愈益五彩缤纷,红楼藏品的研讨一定会空前活跃,“红楼藏品学”兴许会应运而生。收藏是一种文化现象,“红藏学”(姑妄言之)无疑是我中华文化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现象。尽管,红楼藏品暂且还没有大小的交易市场,没有冷暖的买卖气候,没有高低的投资价值。有的只是付出:付出资金、付出精力、付出心血。有的只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尽管,红楼藏品研讨,暂且还没有涌现较高质量的研讨文,还没有迈入舆论界的一席之地,还没有引起红学界的兴趣与关注,但笔者深信,红楼藏品的研讨文一定会破土而出!
  笔者收集《红楼梦》藏品多年,现达180多品种的1800多件。按品种分类有:书籍(评点、考证、仿续、评论、辞典、评注、戏考、图谱、杂文)、邮品(票、片、封、简、型张、金箔册)、门券、火花、烟标、酒标、剪纸、年历、书签、连环画、折扇、扑克、书法、篆刻、纺织品、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面塑、泥塑、绢人、水晶球、内画瓶、蓖梳、紫砂像、瓷盅、瓷盘、瓷筒)以及音像制品等,可见,红楼藏品是极其丰富的。据笔者视野所见,甘肃漆器、扬州丝扇、苏州绢扇、江西瓷瓶、黄山木雕等均有近似作品,惜无“红楼”明显标志。红楼藏品中,尚有一些贵重的如“大观园”象牙雕以及大型的如“春恨秋悲知多少”扎染立屏(12.8×1.95公尺)等都是该收而难收的。珍贵的如上海周女土的《红楼梦》石刻,扬州吴老太的《红楼梦》楷书,南昌王先生的《红楼梦》微雕皆堪称国宝,非一般藏家所能得之,红楼藏品在港澳台乃至海外,也必然存在。中国邮政驻美国代销局所发行的盖有纽约邮戳的首日封以及日本把《红楼梦》评为最佳邮品后所发行的首日封,皆为实例。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红楼藏品非笔者所能言尽,所能收全的,何况还在不断问世。纵观今日,林林总总,俨然如一座红楼藏品大观园。不能企望成为红楼收藏之巨人,它必然为天下红藏友所共享。我们理应珍惜自己之所藏。因为,红楼藏品是一项精神财富。它的回报是广泛的知识、无穷的乐趣、高尚的情操和充实的生活。寻觅收集、整理、研讨红楼藏品,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样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笔者期望,红楼藏友队伍不断扩大,也希望海外侨胞中的红楼藏友们能有更大建树。
   重要的在于沟通、交流。沟通市场信息,交流藏品目录,是拓宽视野的有效手段。红楼收藏目前既无专业民间社团,也无专门商店市场,藏友个自观赏把玩,藏品散见角角落落。由此,笔者热诚寻觅红楼藏友,愿与各地藏友相互往来,彼此切磋,以使红楼藏品能有较大作为。建立藏友网络,赠阅藏品目录,交流研讨章,举办藏品展览、筹建家庭藏馆,均系笔者之夙愿。
  笔者诚恳地热望红学界、艺术界、文化界和收藏界能引起重视给予关注;
  热望一切与之相关的学会、协会、大现园、宁国府、荣国府、博物馆、纪念馆和故居名胜能大力支持;
  热望书法家、国画家、玉雕家、竹刻家、版画家、木雕家、编织家等一切艺术家们,能创作出更多更佳的红楼艺术品;
  热望企业家和设计师们,能积极参与红楼藏品的开发研究;
  热望广大《红楼梦》爱好者们,在阅读的同时注意收藏,加入到红楼收藏的队伍中来。
  笔者竭诚欢迎联系交流,共同为红楼收藏献计献策,为红楼收藏走向二十一世纪开创新的局面,为《红楼梦》的进一步普及作出努力!
  联 系 人:杨 辛 耕
  联系电话:(021)59668036
  通讯地址:202178 上海市农工商中专学校 
email:yangfan1114@990.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