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排练场印象
新版《红楼梦》排练场印象 

  新版《红楼梦》--这台200多人历时3个多月排练的经典名剧,尚未面世,已被
“炒”得沸沸扬扬。关于它的大制作大投资、它的艺术创新、它的明星阵容......许
许多多的戏迷和其他观众早已怀着一腔期待等候着它的上演。

  离正式上演的日子(8月13日)越来越近,《红》剧的排练工作也在紧张而热
烈地进行着。

  8月3日下午两点,我们来到上海戏曲学校。一进大楼,便听到二楼的练功大厅
里传来鼎沸的唱曲声。不便打扰,于是坐在一边静静欣赏。剧务之一的朱元章告诉
我们,正在排练的是贾宝玉挨打的一出戏《不肖种种》。在此之前市委副书记龚学
平专程来看了排练,提出结构尚欠紧凑的意见,因此下午的排练就把重点放在了这
儿。

  所谓“新版”,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徐王派及尹袁派两种著名流派的融合。此次
新版《红楼梦》推出的“三组宝黛”:钱惠丽和单仰萍、郑国凤和王志萍的徐王派,
方亚芬和华怡菁的“尹袁派”将充份体现这种融合的结晶。

  在排练的空隙,笔者访问了参加排练的两位“林妹妹”华怡菁和王志萍。她们
都已有过扮演“林妹妹”的悠久历史,是公认的“红楼”明星。在气质上两位“林
妹妹”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华怡菁“古典”,王志萍“现代”。然而一排起戏来,
两人都很快投入到角色中去,表演难分轩轾,让人哪敢怀疑那不是“林妹妹”。二
人都表示新版《红楼梦》对自身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同时也给了她们很大的表
演空间。

  笔者特别访问了新版《红楼梦》的导演之一、上海越剧院一团副团长孙虹江先
生。

  孙导师从著名越剧导演吴琛先生门下,1980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就开始跟
随吴先生执导《红》剧,直至吴琛先生故去。他曾随吴琛先生先后去日本及法国演
出越剧《红楼梦》,尤其是1986年参加巴黎国际艺术节获极大成功,倾倒了一向自
诩对艺术有着很高的鉴赏能力的法国人,他们觉得《红》剧的人物美,故事美,情
节美,布景美,音乐美,总之一切都是美的。这种世界性的认同也从一个侧面表明:
此时的旧版《红楼梦》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准。在这一基础上再想超越与
升华,何其难也!只有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特色以激发新的生命力。
 

  孙导侃侃而谈

  除了表演形式上的流派纷呈外,为适应市场,在音乐上,新版《红楼梦》推出
交响乐和民乐两个版本。上海广播交响乐团担任此次新版《红楼梦》在大剧院的演
奏任务。上海越剧院计划将这两个版本同时保留下来,平时在一般剧院中演出民乐
版,而交响版《红楼梦》只在大剧院独家上演,并成为常演固定剧目。

  为了在舞台上营造一个美仑美奂的大观园,孙虹江与童薇薇两位导演与舞美一
起到国内一些著名园林采景,苏州、扬州、上海豫园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红》剧的整个舞台制作,就象一个庞大的工程,那精雕细刻的工艺,变化万千的
布景,无不令人叹为观止。13道大景及其他小景所带来的视觉享受,是以往越剧所
未有过的。新版《红楼梦》向世人所展示的将不仅是越剧在人物、唱腔和表演上的
创新美,更是传统戏曲融入现代交响艺术后在上海大剧院这一著名的现代建筑空间
的完美体现。

  剧本长度上也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2个半小时左右,首尾增添了《元妃省
亲》和《太虚幻境》两段戏,给观众以更大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为了拿出最好的作品向国庆献礼,也为了不负观众的
期望,《红》剧的全体艺术工作者们付出了他们极大的心血。用孙导的话说,新版
《红楼梦》牵动着越剧院每一个人的心。在大家近百个日日夜夜的奋力拚搏下,新
版《红楼梦》集传统之底蕴,发创新之灵气,如一位风神俱秀的美人,款款从上海
大剧院的现代“大观园”走出...... 

  “百尺竿头求上进”。孙导最后援引薛宝钗的这句话是想感谢观众对越剧的一
片纯真之情。这句话又何尝不是新版《红楼梦》剧组的全体艺术人员乃至广大戏剧
艺术工作者的最好写照?

  《上海之窗》特别报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