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详细讨论

(附一篇回贴)

作者:Sisian


  

     【原文】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 
     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 
     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分析】 
     1."可叹停机德"指宝钗,"堪怜咏絮才"指黛玉。这一点几乎没有疑问,甲戌本脂 
     评已点明,分别为"此句薛"和"此句林",蒙古王府本在前句有"乐羊子妻事"评。 

     2.按古诗常规,"可叹停机德"对应"玉带林中挂","勘称咏絮才"对应"金簪雪里 
     埋"。即"玉带林中挂"指薛,"金簪雪里埋"指林。 

     3.从"玉带林"反读为"林黛玉",很早就有人觉得"玉带林中挂"指林,"金簪雪里 
     埋"指薛了。但这样解读与前两句在次序产生矛盾,于是这些人在他们的版本中把 
     这两句 
     调了位置,"玉带林中挂"改成了"玉带林中隈"。当然这是后人改的了,这个改法 
     也没有流行开,不为世人接受。脂本及程本俱作"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只 
     是在程本把"堪怜絮才"改成了"谁怜咏絮才"。 

     4.在甲戌本中对后两句有脂评"寓意深远"。作者自然不会对金陵十二钗最重要的 
     两位马虎,后人对这两句作次序互换的重要修改,当然有悖作者原意的。
 
     5.在甲戌本中对后两句的脂评全文是"寓意深远,皆生非其地之意"。我们不要小 
     看脂评,虽然脂评(尤以甲戌本为甚)有时又是错字,又是明显胡说,但有人甚 
     至把脂 
     砚斋直认作作者本人,但可以肯定的是,脂评是很重要的,值得我们重视。这里 
     "皆生非其地之意"的"生非其地"是何意呢?有人认为是"声非其底"。如果这解释 
     是对的话,这就很有趣了,本身这句话就是以同声暗示"生非其地",而暗示出来 
     的结果却是"声非其底","按声音来猜可不是谜底呵!"。因为"玉带林"很容易就 
     猜成"林黛玉"的。或脂或芹不得不跳出来半遮半掩地小声提示了一下。--本人对 
     这第5点,不作确切的肯定的引证。
 
     6.画及判词与本回其他判词(的确是判词,前面数人的诗前是"书云"、"语云", 
     自惜春后明书"判云")一样,都是写十二钗结局(三家会评本之评用××终局的 
     说法)的。宝钗、黛玉的判词也是写其终局的。正如脂评指出的"寓意深远"。
 
     7.有兄指出,"玉带林中挂",如果一定指上吊,林黛玉也可以呀。林黛玉为泪尽 
     而死,书中、脂评已经有确指了。基本可以排除此说。 

     8.有人说金簪系宝钗之钗,怎么是黛玉呢?我注意到我们论坛发表文章时,上面 
     有个十二钗的排行榜,黛卿为十二钗之首,以金簪喻黛卿可乎? 

     9.我们再分析画。画的内容是"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 
     ,雪下一股金簪"。 

     10.我们设想一下两株枯木与这堆雪如何构图。-诸位,别笑这是研究马尾巴的功 
     能。该是树下一堆雪吧。雪堆之上便是玉带了。雪之下便是玉簪了。我们逐个确 
     认各个主体,再考虑其关系。 

     11."两株枯木",两木自然是"林"了。 

     12."一堆雪",虽然"声非其底",对诗说的吧,我们还是把它认为指薛如何?
 
     13.玉带是权势的象征,这是谁追求的?薛也。 

     14.金簪,钗也。是宝钗也罢,十二钗之金钗也罢,先不细论。
 
     15.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它们的组合--林黛玉 

     16.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它们的组合-薛宝钗。 
     上面是两两组合,我们换换镜头,重新组合一番。

     17.树上挂着一围玉带,下面一堆雪。换言之,树上挂了一圈带子,下面是薛宝 
     钗!-甚是怕人!
 
     18.枯树下,一堆雪,雪下埋着一股金簪。-诸位,我们从1到现在,基本没有离 
     开这幅画和这首判词。而今,我们得引点别的文字了。"一堆净土掩风流"(程本 
     作"一抔(扌不)净土掩风流",程本有许多改动,有的改后颇佳,但有的改一字而神全失 
     矣,试想"慧紫娟情辞试忙玉"改作"情词试莽玉","辞"改"词"字失"辞别"意,尚 
     可忍,但"忙"改 
     "莽",则意全失矣,试想,"富贵闲人""无事忙",又有何事忙?见姑娘就忙!此 
     黛玉的心病,紫娟察觉而试宝玉,故曰慧。改成莽,可乎?俞平伯对此颇有研究 
     ,可参阅之。就这里,从诗的角度,还是程本改的好。只是我们可以从原本看到 
     原来作者的意思)。这"一堆净土"为 
     何物?画中的这堆雪可是净土?我们大可不必提雪就是薛。尽管这堆雪在其他层 
     面上是薛。正因为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同一物,可喻不同物,用作者的话说"两面 
     皆可照人"(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我们再把17展开讨论。 

     19.宝钗被作者比作杨妃。第二十七回回目为"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程本又改"杨 
     妃"为"宝钗")。另一处是借宝 
     玉的口,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 
     热",本来心情尚好的宝钗,一向稳重平和的宝钗,"不由的大怒"。当然不合情理 
     了。不合情理的地方,作者自有用心。如第十四回写可卿的铭旌"秦氏恭人之灵柩 
     ",后人(程本)认为贾蓉为五品龙禁尉,应作"宜人",而"恭人"则三品之妻可也 
     ,遂改之。诸位,作者糊涂吗?想想谁是三品将军?贾珍!作者目的不很明确么 
     ?作者把宝钗写得对"杨妃"如此神经质,是否因薛与杨本身在某些地方有联系呢 
     ?当然不仅仅是体丰怯热,也不是现在的小姐怕人说胖。 

     20.杨妃是缢死的。 

     21.我们能确认第17点了么? 

     我们再讨论整幅画的带来的一些含义,当然是基于上面讨论的。 
     22.薛走向自己的终局时,树已枯,林已死。 

     23.林的死,与薛的死,竟是如此纠缠不休,两枯木,一带,一雪,一簪,分别 
     组合,得出不同的画面,不同的信息。因为林的死与薛的死毕竟有着不可分的联 
     系。林的死自有薛的缘故,薛的死亦有林的因素,宝玉是中间人。宝钗为得到宝 
     玉,伙同其母薛姨妈,慢慢编织罗网,把黛卿的生路一条条死锁,黛卿死矣。黛 
     玉死,虽然从宝玉对"假凤泣虚凰"中藕官的话"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 
     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认为独合了他的呆性,也就是说,作者暗示 
     ,黛玉死后,宝玉确娶了宝钗,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到底"终不忘、世 
     外仙姝寂寞林",宝玉出家,虽然嫁给了宝玉的宝钗,"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 
     时待时飞"可记否,脂批云"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时飞"指谁,贾雨村也。贾 
     雨村字时飞。"待时飞",宝钗出嫁,旋有贾雨村带人抄家,贾家势败,宝玉出家 
     ,苦苦追了一辈子名利势的宝钗,在孤苦零仃中(枯木亦喻破败)中上吊-宝钗的 
     终局。 

     24.一幅画含有诸多隐喻,妙的是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同样把这些意思表达了出来。 

     25."玉带林中挂",隐了宝钗的终局。
 
     26."金簪雪里埋",隐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最后"一堆净土掩风流"。
 
     27."玉带林中挂"又有黛玉的影子,宝钗的结局与黛玉不无关系。
 
     28."金簪雪里埋"又有宝钗的影子,黛玉的结局与宝钗不无关系。
 
     29.短短的文字: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 
     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其间包含了多少内容,作者之才,令人可惊可叹。
 
     30.从这短短文字解析出这许多事,有人会说,本来作者没有这许多想法,好事 
     者乱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我想,作者描写诸如"刘姥姥便不敢 
     过去,且 
     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都如此用心,对于宝黛之判词 
     自然不会轻易抹过。脂评云"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 





附:回贴一篇
发信人:yanng (生命之火),StoneStory 标 题:再回Sisian兄关于金陵12钗之宝黛诗

 首先看看原文: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
 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先看图画:? 如果"玉带林中挂"是指宝钗,那么"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做何解
释呢?结合图画来看,两株枯木,是林的意思,"木上悬着一围玉带",Sisian兄上次说是做杨
妃上吊解释,那么既然是上吊,为什么要两株枯木呢?而不是一株或者是三株呢?可见两株
是指林,"玉带"挂在林上,一是指"林带玉"既是"林黛玉"二是指林黛玉和贾宝玉是"木石前
盟",取其暗合之意也.再"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即是指薛宝钗了,因为"雪"通"薛","金
簪"实是"金""钗",一是指"薛宝钗" ,一是指"金玉良缘". 

2.看诗:Sisian兄指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与"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
 埋."上下对仗不工,再从宝玉讽刺宝钗与杨妃相象,从而推测出"林带玉"是薛宝钗,"雪宝
 钗"是指林黛玉,可是现在从这首诗的押韵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就上下对仗不工有一个
 可能的解释了.我们看看四句诗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e,ai,a,ai",按照押韵,如果是"可
 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金簪雪里埋,玉带林中挂."的话,那么韵母就是"e,ai,ai,a"了,一般古
 诗是1,2,4句押韵,所以我认为作者是为了押韵,将两句诗对调了.

 3.寓意  其实认为作者这么构造这副图,是有一定的寓意在里面,从"林带玉"和"雪宝钗"可
以看出黛玉和宝钗作人的不同,玉带明明显出,而"金簪"却在雪里深埋.从这里,作者想指
出黛玉善刚,宝钗善柔,黛玉用直,宝钗用屈,黛玉任性,宝钗做面子,黛玉信天命,宝钗收人
心.无论是从图还是诗,都可以看出.

4.其他  通读红楼前80回和后40回,我实在是没有发现Sisian兄所说的上吊的暗示,也许是
我心存偏见,一叶障目吧,不过在我看来,不论是曹还是高,好像都没有明确指出宝钗的最
后下场.我觉得作者说"挂","埋"实际是是说这两位佳人,自己都没有得到,只能叹息而已
.一点意见,见笑.

     转自“水木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