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刘心武的“红楼探佚小说”系列之三《妙玉 之死》近日脱稿,并将刊登于《时代文学》1999年第二期。 刘心武先以短篇小说《班主任》开新时代文学先河, 后以长篇小说《钟鼓楼》获茅盾文学奖。而近几年,刘心 武又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红楼梦》研究走得最远的人。因 为一般“红学家”的观点,很难传播得更远。而刘心武的 研究成果变成了小说《秦可卿之死》、《贾元春之死》、 《妙玉之死》等,相继被发表、转载、出版、拍成电视剧 等,并为广大读者所知。 关于文学创作,刘心武认为,创作有两个源泉,一是 生活,即生命体验,这很宝贵。二是前人的文化积累和他 人的创作,都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特别是经典。《 红楼梦》是他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营养源。他说,《红 楼梦》是满汉全席,各种营养都很丰富。我希望吃了《红 楼梦》之后,能够化为自己的血肉,加上个人丰富的生命 体验去快乐地写作。 对于被拍成电视剧的《秦可卿之死》,刘心武说,他 还没有看到电视剧的全貌,但了解到改编者很努力,从场 面、服装、背景等都拍得很讲究。饰演秦可卿的苗工工造 型不错。 刘心武的“红楼探佚小说系列”引起了红学界的反响, 据了解,红学界的反应有三种,第一是支持的,如周汝昌 先生。第二种是强烈反对态度,认为这种“探佚”没有什 么价值,是错误的。第三种态度是置之不理,不予置评, 他们认为对于像刘心武这样红学圈外的,写现代生活的作 家的观点,不足与论,不予置评,只当不存在,认为他的 作品是“野狐禅”。 刘心武说,他为曹雪芹写续书的依据是:第一,80回 文本所提供的材料,如删页、判词、图画、《红楼梦》及 其他文字的暗示;第二,脂砚斋批和其他人有关批语;第 三,曹雪芹家世材料;第四,整个清朝的政治、社会文化 资料。 刘心武还说,《红楼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共享 空间,是一块公共的绿地。可以欢乐、可以忧愁;可以和 朋友交谈,独自沉思;可以在幸福时读,也可以在监狱中 读……可以在生命各个阶段各种情况下提供不同的读法。 他说,对《红楼梦》的研究还要做下去,但不是专门 搞“探佚”。 转自: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2月27日 17:26 生活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