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十回情节 - 赵冈 、陈钟毅
Wang_er摘抄,转自网易《红楼逸梦》

摘抄者按:从地摊上买了一本<红学世界>,其中的这一篇看起来贴我看红楼的心意,
作者是赵冈和陈钟毅。因我一向中庸的缘故吧,对诸多人物都喜爱.我是相信后半部
非正版说,因为翻 起来不但文字不美,又把宝钗袭人等描得不堪.所谓奸滑,实在不能
用于她们. 而且麝月也确实不应该草草过去。 这篇研究文字,恰把这些都做了解释
.独读不美,所以抄了来。


说是雪芹在已卯以前已写就全书的最后三十回. 后三十回佚稿中情节发展十分急速。
 第十八回省亲点戏,所点的四出戏暗示全书的几个高潮。 此处的脂批如下: 

     《一捧雪》 伏贾家之败。 
     《长生殿》 伏元妃之死  
     《邯郸梦》 伏甄宝玉送玉  
     《牡丹亭》 伏黛玉死。所点之戏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这四个过节都发生在后回书中. 此外从脂批中还能看出以后多回的详细情节及
回目标题.  

根据雪芹的原稿全书故事的分水岭在第五十五回。按原来的分回此回恰是全书中点。
此回以前全力描写欢愉的日子,此回以后贾府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正本此回回首总批:
 

        此回接上文恰似黄钟大吕后 ,转出羽调商声…… 

     虽然如此真正的急转直下是在八十回后直到抄家之事发生为止从整个后回情节
来 看第八十回以后至抄家为止全部份量不会抄超过十回在故事的情调上是喜忧参半
在描写欢愉日子的尾声之中不时夹入凄切哀伤的事变现试述如下:
 
(1)在庚辰本第八十回中当王夫人说: 我正要这两日接他去只是七事八事的都不
遂心。 旁有脂批:
 
            草蛇灰线后文方不见突然。 

          这表示八十一回开始这许多接踵而至的不遂心事依次的表面化了变得贾
府上下皆知雪芹在第八十回中埋下伏线为使后文不显得过于“突然”。此话由王夫
人口中说出,想来这些不遂心的事多半是贾府内部纠纷,与外界无涉。顶多包括一
些亲戚之间的磨擦,如迎春的婆家孙府的事。 

(2)这诸种不遂心之一,是香菱病重。十二钗副册上说香菱结局是: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芳魂返故乡。 

          此明说她将死于夏金桂手。第七十九回宝玉对香菱冷笑道:“虽如此说,
但只我倒替你担心虑后呢”下有批语: 

            又为香菱之谶。
 
          第八十回又写香菱: 

            血分中有疾,加以气怒伤肝,内外挫折不堪,竟酿成乾血之症,日渐
羸瘦,饮食懒进,请医服药无效。 

          既然饮食不进,医治无效,一定拖不上好久。在第八十几回中一定有一
段香菱病逝的文字。 

 (3)在抄家之前,夹写了一件有关冯紫英的“侠文”。在庚辰本批二十六回有脂
批: 

              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 

          甲戍本此处做‘四样’侠文显然是四个单独故事情节。发生在不同的时
间。其中蒋玉菡的‘侠文’,可能是指全书最后的‘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一段。
湘莲的侠文,可能发生在前八十回。即第六十六回。有关倪二大概是指‘狱神庙’
一回。在第二十六回冯紫英出场,提到了他本人遭遇了一件‘不幸中之又大幸’,
但冯紫英并未说明是什么。只是说以后在从详奉告,而且还要设局请客,另有‘奉
肯之事’。此段旁有脂批: 

              似又伏一大事。 

          显然这里雪芹又设了伏线,后文一定有所交代。不管这件大事是什么,
既然是一大幸事。又涉及请客宴饮,并对贾府人有所恳托,当然是发生在贾府事败
之前。
 
(4)射圃一节与湘云的婚事,也应安排在抄家之前。射圃文中的主角之一是卫若兰。
第二十六回有脂批:
 
         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 

         这一回文字中提到卫若兰的金麒麟,因而涉及湘云的婚事。特意写射圃一
段文字,主要是解决宝玉手中的麒麟如何过户的问题。其安排应该很接近蒋玉函的
汗巾跑到袭人手中的故事。射圃一段一定在抄家之前。而两人成婚则在射圃之后,
方显姻缘前定。 
(5)后三十回中出现的第一个高潮是黛玉之死。注意:原本中黛玉纯系自然而然病
故。并无其它复杂因素。 

(6)宝玉宝钗结婚
需说明如下:
a.黛玉死与宝玉宝钗结婚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先后不同的两段文.换言之,成婚不是
黛死之因。 
b.钗黛在后半部并无争风吃醋事,相处融洽.黛死娶钗, 宝玉十分情愿.二人婚后感情
美满.同时,宝玉出家时,夫妻感情并未破裂. 

(7)贾府最后一件喜事嫁探春。 
     此事在元妃死前举行.探春远适,但所嫁得人. 

 (8)元妃之死 
     当在抄家前.此节当为大过节,所占篇幅甚多。 

(9)迎春被虐亡。 

(10)抄家之前的短暂欢愉场面中有若干小插曲.更重要的是,甄家人物出场。 

-贾府被抄,人丁星散- 

     这里是全书最大转折点.详细情节如下: 
     原因 
     1.远因是元妃已死,靠山无。 
     2.贾赦强索扇子,原主石呆子诬坐致死.被人控告.情节类似<一捧雪> 
     3.其他亲戚瓜连.如薛,王。 
     4.贾府子弟,结交匪人. 
     5.贾府村利用官职,包庇,作伥,事发。 
     6.贾府人自相残杀. 
     7.贾赦强买良家女子为妾。 

     时间 
     与五十三回回应,抄家可能发生在祭典时 

     事发后下人的态度 
     1.管家的及园外当差的人,多有抱怨。事发后或推井下石,藉机报复. 
     2.园内的丫环,怀念旧恩. 

     抄家只是贾家致命打击,人丁并未星散. 

抄家后对丫头下人的处理,不外两种写法:一种是十分写实的办法,把曹家当年抄
家后的实况写在书中。家人、丫头都被皇上当做财产一部份而没收,然后赏给别人,
据隋赫德在曹颁抄家以后所上奏折中称: 
 
           家人大小男女共一百十四口……再曹颁所有田产房屋 
           人口等项,奴才荷蒙皇上浩荡天恩,特别赏赐,宠荣己 
           极。 

     如此,则全部家人大小男女一并移交给别人了。另一种写法是,贾府被抄以后,
生活无继,便自动遣散奴仆,前面已经提到凤姐扫雪,袭人也是此时打发出嫁的,
袭人离开贾府,显然不是出于己意。第十九回中有批: 

               花解语一段,乃袭卿满心满意将玉兄为终身得靠。千 
           妥万妥,故有是规箴,余阅至此,余为袭卿一叹。 

     但是袭人终于被迫离开宝玉。想来当时的情形是仆人们能自谋生路者都被打发,
丫头们外面有家的都让家中接走。只有无处可去的丫头才斟酌情形留下,袭人有兄
花自芳,碰巧此时又有蒋玉菡家来提亲,增加了一层对花自芳的引诱力,使得袭人
无可抗拒,终于走出贾府,下嫁玉菡。不过袭人临走时还念念不忘宝玉、宝钗今后
的生活,留下麝月最后的一着棋。第二十回叙及麝月一段文字下有二条脂批: 

               全是袭人口气,所以后来代任。 

               闲上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自袭人出嫁之后。 
         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 
           月一语,宝王便依从此语。 

     看来雪芹是采用了第二种写法。贾府尚有权决定留下麝月,显然不是把全部家
人奴仆移交出去。而且袭人离贾府后就嫁人, 显然是发放的,要是全被皇上赏给别
家,则将变成了别家的奴才。她可以被配给新主人家的小厮,但不能自由嫁给外人。
袭人也是买断的丫头。 
           宝玉身边只勉强留下麝月一个丫头,可以想见当时遣散奴仆是如何彻底,
麝月是始终跟随钗玉夫妇的唯一之人,即所谓“开到茶靡花事了”。 在抄家后,贾
府人士衣食无着之时,雪芹有一段人情冷暖的深刻描写。在第五十一回“家亡莫论
亲”一句下有脂批: 

               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 

     想来贾府一定向那些尚未败落的亲戚请求经济上的援助,但结果告贷无门。当
然有几门亲友可能已遭牵连,自身难保。此外一些有办法的旧仆,也不念旧恩。在
第十六回中提及“赖爷爷“,旁有脂批: 

               此等称呼令人酸鼻。 

想来赖大之流,后来也变得傲气凌人,对败落的贾府,不肯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