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按律填词
平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平⊙仄(句)
平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
⊙平仄(句)
平⊙仄(句)
⊙⊙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句)
⊙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句)
⊙平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句)
⊙⊙仄(句)
仄平平(韵)
平⊙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
⊙平仄(豆)
⊙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宋-张孝祥(建康留守席上作)
长淮望断,
关塞莽然平。
征程暗,
霜风劲,
悄边声。
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
殆天数,
非人力。
洙泗上,
弦歌地,
亦膻腥。
隔水毡乡,
落日牛羊下,
欧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
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
遣人惊。
念腰间箭,
匣中剑,
空埃蠹,
竟何成!
时易失,
心徒壮,
岁将零。
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
静烽燧,
且休兵。
冠盖使,
纷驰鹜,
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
常南望、
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
忠愤气填膺,
有泪如倾。
(1)本调原为《鼓吹曲》名,后用为词牌,句短节促,音调悲壮。唐代西边有伊、梁、甘、石、渭、氐六州,每州有歌曲,统名《六州》。歌头即引歌,属“中序”的第一章。一百四十三字,三十八句,前后片各八平韵。亦有平仄韵互叶和平仄韵递换者。要以平韵为主,辛弃疾、刘克庄等均用此体。
(2)第十六句五字,句法多为上一下四。后片起句四字,上一下三。第十六句七字,三字豆。第十七句五字,上一下四。
(3)例词为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名作之一。宋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主战派大将张浚率领
宋军在安徽符离与金人战失利,主和派由此得势,遣使臣与金人议和,以淮水为界。据南宋《朝野遗记》载,当时张孝祥留守建康,在宴会上作了这首词,张浚读后深受感动,中途“罢席而入”云。
作者怎样填这首词?在前片中他开门见山,从极目远望长淮写起,他似乎看到那里的草木长得和关塞一样高了,凡是爱国者面对这种战备废驰的情况谁能不心里发寒呢?“征尘”三句,说那里尘埃飞扬,寒风劲吹,可是边地上却一片寂静。作者在这个描写背后,实际上批评了朝廷放弃抵抗的政策。这种情景,自然使作者黯然神伤。由此而回想到三十六年前北宋沦亡、汴京失陷的惨状,无法解答,只能说“殆天数,非人力”了。这也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作者极度悲愤的语言,毋须追究什么迷信思想了。正因为被迫南渡,所以连孔夫子的家乡、时时传出弦歌之声的地方(山东曲阜)也被牛羊的膻腥气沾污了。这种膻腥气实指金人的气焰,是一语双关的。以上各句很多借重想象。写得气势开阔。以下各句全为写实。只隔一条淮水,北岸竟成了金人聚集之所,夕阳西下,只见无数牛羊从山上下来,那金兵的哨所横七竖八的,比目皆是。金国兵将夜行军时,骑兵手执火把,河流被照得通明。那笳鼓的声声哀鸣,更使人惊心动魄,前片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长淮以北沦陷区的凄凉景象,一是敌人的骄纵气焰。
后片自然要联系到自己的悲愤。想到挂在腰间的弓矢、匣中的宝剑,白白地叫它遭到尘埃和蠹 虫的侵蚀,久封不用,哪里还成得了什么大事?时间多么容易丢失,而自己的雄心壮志也成了一句空话,一年又将完了。恢复汴京是渺茫的。朝廷想以礼乐来怀柔敌人,高台上的烽燧寂静无声,就此把打仗停下来了。那求和的使臣,奔走忙碌得很,怎么不害羞啊?写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把对象移到“中原遗老”身上,更显得朝廷这种政策的不得人心。作者写道,我只听说沦陷区的父老们,常常翘首南望,只想王师北伐,恢复中原。可是情况恰恰相反。因而结尾说,看到此情此景,真叫人满腔悲愤,泪如雨下呢。后片也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揭露朝廷战备不修,一味屈辱求和的行为。一是表示自己壮志难酬,空令岁月蹉跎的悲愤。
由于作者情真意切,所以写得声情并茂,加上词调的节拍短促,用的是平声韵,产生了明显的抑扬顿挫,所以读来气氛悲壮,音韵铿锵。陈廷焯称赞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白雨斋词话》)。正因为这样,作者成为南宋初期继承苏轼豪放词风的重要词人之一,他和张元斡合称为词坛双璧,是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
关于六州歌头的文章
六州歌头 秦淮八艳---董小宛并序2008 四川大地震 诗词集 作者:犀利更多关于六州歌头文章>>使用词牌六州歌头的词
晨来问疾 辛弃疾少年侠气 贺铸扬休玉色 无名氏(宋)绿芜城上 汪元量桂香深处 李曾伯海棠开後 岳珂东风著意 韩元吉西湖万顷 辛弃疾秦亡草昧 刘潜严更永 洪适柴桑高隐 袁去华维摩病起 刘克庄燧瑊勋业 王之道天涯倦客 刘将孙凭深负阻 刘褒中兴诸将 刘过龙蟠虎踞 王埜秦亡草昧 李冠向来人道 刘辰翁高皇神武 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