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 红楼大观 成语大全
目前位置;藏书阁 -> 诗词 -> 临江仙 词牌
  临江仙 词牌
临江仙 按律填词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后蜀-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
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
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
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伤亡国,
清露泣香红。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宋 晏几道	
(1)本调六十字,十句,前后片各三平韵。亦有五十八字者,或其前后片起句由七字句减为六字句(见例二);或前后片第四句(见例一)由五字句减为四字句,诸家词格小有出入,而以六十字为较多见。 (2)例一作者原在后蜀为宫,蜀亡,作者以此词志亡国之痛。前片列举五种情况的变异,宫门被金锁锁着,园林一片寂静。绮窗对着秋空发愁,蜀帝一去不返,玉楼的弦管歌声,也已随风而断。表面上写的是景物,实则其中有著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后片用明月的无知(还照深宫)和藕花的暗伤(清露泣香红)作鲜明的对照,以进一步刻画亡国之痛,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虽然作者寄托的亡国之痛同人民有很大的距离,但这种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是值得学习的。 例二为作者追念情人之作。开头两句写梦回酒醒后的寂寞感觉。由此两句引起去年春天伤别的情思。“落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无知的燕子来反衬有情的人,前者成双成对而后者却孤孤单单,能不更加忆着意中人?后片重在回忆,前三句写初见小蘋时的印象:她穿着一件有两重心字纹组成的罗衣,从琵琶弦上透露着恋情,当初照着小蘋归去的明月还在,可人却不知去处了。结尾这两句绕有余味。这首词的写作特色也是善于通过形象说话,娓娓道来,曲折多情,其中尤以“落花”两句,最优美动人。但这两句却非出自作者之手,而是五代翁宏《残春》中的两句诗,翁诗的前两句为:“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从全篇来看,翁诗平谈无奇,故虽有此佳句,仍显不出光彩,放入晏词,却似锦上添花,成了“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谭献《复堂诗话》)。
关于临江仙的文章
  • 《临江仙》。山梦 文/千里草
  • 步纳兰词【临江仙】二首
  • 步稼轩韵《临江仙》两首
  • 临江仙 (凭栏看雨)
  • 答天涯小妹
  • 《临江仙》次北鸿韵也致听箫
  • 临江仙三首
  • 次韵青荷君《临江仙》无题
  • RE:七律·暮秋杂感
  • 临江仙 枝头红叶
  • 更多关于临江仙文章>>
    使用词牌临江仙的词
  • 二十四桥明月好 王奕
  • 自结床头麈尾 彭元逊
  • 寒甚正前三五日 万俟咏
  • 良月露浓仙掌润 无名氏(宋)
  • 孤雁 纳兰性德
  • 有个头陀修苦行 邹浩
  • 绮席流欢欢正洽 洪迈
  • 眉如云开初月 陈妙常
  • 自古相从休务日 苏轼
  • 离别寻常今白首 晁补之
  • 自古齐山重九胜 晁补之
  •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 夜久笙箫吹彻 赵长卿
  • 夹路传呼杳杳 程大昌
  • 一自酒清诗兴懒 辛弃疾
  • 材刃纵横森武库 姚述尧
  • 千里潇湘挼蓝浦 秦观
  • 宝观迢嶢飞雉堞 葛胜仲
  • 一别都门三改火 苏轼
  • 一片花飞春已减 李弥逊